中文名:四季桂 英文名: 别名: 品种分类: 花期分类: 产地: 形态特征: 生态习惯: |
(1)品种来源
明王象晋在《群芳谱》中介绍:“木犀有秋花者、春花者、四季花者。逐月花者。”说明‘四季桂’这一品种,明代已有栽培;如今,本品种已栽遍大江南北,成为我国目前栽培利用最广泛的一个四季桂类品种。
(2)形态特征
‘四季桂’是常绿性高灌木至小乔木,树冠圆球形,树形低矮,分枝短密;树皮浅灰色,皮孔小,椭圆形。标准株分枝力平均2.9个,春梢平均长度8.9cm,节数平均5.0节/梢,腋芽数平均14.5枚/梢。叶片绿色或深绿色,薄革质,略有光泽;早春梢叶片阔卵圆形,全缘,先端钝尖,基部宽楔形,叶长5.0~7.0cm,平均6.2cm,叶宽2.0~3.7cm,平均3.1cm,长宽比约2.0;晚春梢和夏秋梢叶长椭圆形,叶缘有疏尖锯齿,先端短尖,基部楔形。‘四季桂’叶面不很平整,叶肉略凸起,侧脉7~9对,叶背网脉较明显,叶柄平均长0.6cm。本品种的重要特征是,叶片的主脉与侧脉之间的交角很大,接近垂直状态。‘四季桂’的花芽常单生或2~3枚叠生,每年9月至次年3月分批开花;首、末花序为聚伞花序,中央时断则为圆锥状花序,具有明显总花梗;花色乳黄,国际色卡编号为5C(淡黄);花香较淡,不结实。
(3)生态习惯
‘四季桂’叶片较薄,抗寒性差,如遇零下3~5℃低温,老叶黄晕明显,秋梢新叶也会受冻黑枯,更影它的响‘四季桂’现蕾开花。为此,本品种比较适合在钱塘江以南地区露地栽培(有设施条件栽培的地方不受此限)。
据笔者长年物候观察,在华东地区的气候条件下,‘四季桂’每年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开始开花。由于它的春梢较短,叠生芽有限,萌发数又少,故花量远远不如其他秋桂类品种多。10月中旬前后,秋桂类品种的花已谢落,而‘四季桂’的老梢仍留有不少花芽,连同前期抽发出来的当年生秋梢,一起进入边开花、边抽梢的生育高潮。11月上旬初霜以后,‘四季桂’停发秋梢,老梢也开花完毕,开花部位逐渐转移到以当年生秋梢为主的开花阶段,再一次形成‘四季桂’的开花高潮。进入严冬以后,在零下3~5℃或更低温度的影响下,‘四季桂’叶面开始出现明显的黄晕,秋梢新叶也部分受冻黑枯,然而一旦低温寒潮过后,‘四季桂’一如既往,仍会断断续续地现蕾开花,只是呈现出一种开花越来越少、花冠越来越小的趋向,直到次年3~4月,春梢再次发生时为止。由此可见,‘四季桂’花期前后累计虽有半年左右,分批开花多达6~8次,但最佳观赏时期仍为10~12月,即第2~4批花期间。
(4)繁殖栽培
以往,‘四季桂’常用嫁接法繁殖育苗。南方地区多用小叶女贞作为砧木,北方地区则多用水蜡或流苏树作为砧木。如今,部分地区虽已改用扦插育苗,但在浙江等地还有采用嫁接育苗的习惯。用嫁接法培育的‘四季桂’苗木,地栽后都会因砧穗间不亲和而带来生长不良或嫁接口风折死苗问题。可考虑改用扦插育苗或本砧嫁接法解决此项缺陷与矛盾。
(5)配植利用
‘四季桂’过去因苗价适中,园林工程上常成批引用,销路一路看好。近年来,因苗木培育过量而滞销,苗价低迷,并对其他品种苗木销售带来一定冲击影响,应通过各地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,疏导作好本品种产销供应协调工作。笔者认为,应充分发挥‘四季桂’株形低矮和开花间隔期短暂的特点,推广‘四季桂’的盆花生产。在广州地区,一年一度的春节除夕,以清香四溢的盆栽‘四季桂’馈赠亲友,已成为广州市民的时尚。对此,我们应该有所启发和借鉴。